“专车”没座、台阶太高……老人公交出行怎样更安全舒适?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莫凡

2025-05-12 11:51 语音播报

进入
新闻调查
看更多
+ 订阅

乘坐公交出行,是不少老人的习惯。有些公交线路覆盖了菜市场、医院等场所,老人乘客尤其多,但由于一些原因,老人坐公交时的体验并不太好。“换几辆大车”“发车勤快点”“线路丰富点”,老人期盼着坐公交能更加舒适和安全。

“专车”没座又太挤 老人乘车不舒服

早上8点40左右,一辆25路公交车缓缓驶入了肖村桥北公交站。站台上,已经有十几名乘客等着排队上车,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人。

25路公交车的车型很小,只有19个座位,但因为肖村桥北是始发站,所以老人们都还能找到一个座位坐下。可第二站郭家村南上车的乘客就没那么幸运了,这一站基本没人下车,一下子又上来了十几个老人,有些人找不到座,就只能扶着扶手站着。

到了第四站地铁成寿寺站,又是一拨乘客上车的高峰,此时车内别说座位,连站的空间都已经满满当当了。之后的几站情况更是不容乐观,几乎都是上的人比下的多,车内越来越拥挤。到了第五站成寿寺,车上已经有了差不多40名乘客,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人。

“别挤啦!”“嗨哟,这坐车跟坐船似的……”因为车内人太多,老人们很难找到一块脚下站定的空间,即使抓着扶手,有时也很难保持平衡。车辆行至方庄南口站附近,有一位站着的老人没站稳,还与另一个坐着的乘客发生了点磕碰。

到了第十一站蒲芳路西口,因为这里有一个大型超市,车上终于有不少乘客下车。一个老太太提着买菜车,从公交车上下来以后长舒了一口气。一问才知,她是从成寿寺站上车的,这一路经过了五六个站点,根本没座,再不下车,她都有点站不住了。

在蒲芳路西口站台上,这一班25路刚过,不一会儿又有几个老人加入了等车行列。其中一名朱阿姨已经74岁,她今天是准备坐25路去沙子口的百荣商场买衣服。从这里坐到沙子口,没有别的公交车可选,即使25路人满为患,朱阿姨也不得不坐。除了蒲芳路西口站的超市和沙子口西站百荣商场,这趟车还覆盖了陶然亭公园、东方医院、友谊医院等老年人常去的场所,朱阿姨戏称,25路基本可以算是老年人的“专车”。

“他这个车啊,安排得实在不太合理。你说坐车的老年人那么多,结果车子又小,间隔时间又长,那可不挤吗。”记者通过实时公交软件看到,在蒲芳路西口站,两班25路公交之间,最多的时候能间隔大约20分钟。等到下一趟25路公交到达时,站台上已经“攒”了一大拨等车的老人了,即使蒲芳路西口站下车乘客多,可上车的乘客同样也多,一下子又把车内空间“塞满”了。乘客们上下车的时间,甚至能多达1分钟。

上下车台阶太高 又没其他车可坐

早上9点,西马场公交站,69岁的乔阿姨正提着买菜车在等公交。距离她住的地方向南十几公里,有一个团河早市,因为早市的蔬菜种类多,价格便宜,相比于家附近的超市,乔阿姨更喜欢去早市买点东西回来。

虽然路途遥远,但因为有公交车的存在,这一趟路需要步行的距离并不算长。整趟行程最大的麻烦,反而在上下车这个环节。乔阿姨的膝盖有些问题,平地走路还好,上下台阶就会比较费劲,可她要坐的957路,上车门和下车门偏偏都需要迈三级台阶。

“上车还好,下车的时候更费劲,尤其是如果你还提着东西。” 从西马场到团河早市,没有地铁线直达,公交线路也只有957这一趟能坐,乔阿姨不想爬台阶,但也没什么办法。

记者一路坐车看到,957路虽然称不上是老年人专车,但老年乘客的占比依然不少,像乔阿姨这样提着手拉车的更是有好几个。到了离团河早市最近的团桂路口站,这些买菜的老人都下了车,乔阿姨下那三级台阶的时候,没法一边提着车一边迈腿,只能自己先侧身迈一级台阶,再把车往下搬一级台阶,如此往复直到到达地面。

有刚来早市的,有来得更早已经逛完市场的。团桂路口站的站台上,69岁的张阿姨正在等公交,身边是一大兜子的蔬菜。她要回的地方是黄村,有957路和兴25路能坐。相比之下,她更倾向于坐25路,就是因为957路的台阶有点太高了,对老年人不太友好。但因为两辆车的间隔都比较长,天气又很热,张阿姨不愿意为了少那几级台阶去等下一班车,957路如果先到,该爬也得爬。

张阿姨买的菜,在等车乘客中并不算最多的,记者看到,另一位阿姨的买菜车甚至都有点满到装不下。一辆957路驶来,这位阿姨也提着拉着车准备上车,可因为台阶太高,她的车轱辘第二级台阶上卡了好几下,差点没拉上去。

除了957路,另一辆给老人带来困扰的线路是968路。家住海子角的包大爷,有时会坐家门口的公交车去大兴区人民医院看病,968路就是其中一条可坐的线路。可上次他坐这辆车时,发现车辆的型号跟之前不一样了,由原来比较矮的普通车变成了像旅游大巴一样的高车型,下车的台阶更是有五六级之多,走起来挺费劲。“这要是以后都是这种车,老年人可怎么坐啊?”

带着包大爷的疑问,记者来到了海子角公交站,但等待了多趟968路,都是普通车,并未看到包大爷所说的“高车型”。普通车的上下车门槛并不算高,只有两级台阶,对于老年人来说不算很困难。

包大爷所说的“旅游大巴”式公交车到底是什么情况,记者之后登上了一辆968路,询问车上的安全员得知,包大爷所说的高车型公交车确实存在,是近期新加的,但仅仅是作为临时车次偶尔发车,常规发车的班次依然是台阶较少的矮车型,老年人不用担心。

末排仍有中间座 有的还没安全带

此前,有媒体曾报道过公交车最后一排的中间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。因为前方缺少遮挡,有老年乘客坐在中间座之后,遇到急刹车一个没坐稳,整个人从座位上摔了下来,还受了伤。对于这个问题,北京公交回应称,集团新购置的公交车,末排中间座已取消。

记者近日走访多条公交线路看到,绝大多数的公交车,最后一排确实都已取消了中间座,只保留了4个座位,左右各两个。因为座位前方都有遮挡,所以即使遇到急刹车,也不至于会出现摔下座位的问题。但在977路、977路快车和941路快车这三条线路上,记者仍看到了末排座位配置了中间座的情况,有的老年乘客也会选择坐在这个座位上。

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,此前当公交车设置有末排中间座时,会给这个座位配备安全带。记者在这三趟线路中,确实也看到了部分车次配备了安全带的情况,座位上方还有“请系好安全带”的文字提示。但记者观察了五名坐在这个座位的乘客,没有一个人会选择系安全带。

配备安全带的车辆,大多都在977路快车和941路快车这两条线路。而在977路公交,记者乘坐的多个车次,末排中间座甚至都找不到安全带。准确地说,在座位一侧能看到固定安全带的卡槽,但另一侧,记者上下摸索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安全带。记者询问一名老年乘客,对方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位置应该配备安全带。

不系安全带,坐在中间座的体验如何?记者乘坐时,司机师傅的开车速度都不算很快,也没有遇到急刹车的情况,总体来说比较稳当。当车辆行至地铁苹果园站附近时,因为正在修路,车辆经过时摇晃得非常厉害,记者不得不伸手扶着斜前方的座椅靠背才能坐稳。此时记者注意到,末排中间座距离左前方和右前方的座椅背都有一些距离,即使是胳膊比较长的人,够起来也有些难度。而且如果依靠扶座椅背来保持平衡,胳膊还会和旁边的乘客“打架”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

养老在北京

编辑:丰家卫

打开APP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