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网友说|去吧,成为一个勇敢的大人
北京网友说

2025-07-11 19:16

时事

大学毕业的时候,我独自大哭了一场。

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,在外实习数月后,我回校参加毕业典礼,和好友聚会道别,再将宿舍的床位收拾干净,恢复如初……一切都在温馨、闲适的氛围中进行着,直到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家,我也独自乘高铁返回即将工作的那座城市。在踏进出租屋门槛的一瞬间,我忍不住嚎啕大哭。

当时我的学业和工作都还算顺利,所以这场痛哭并不带有情感色彩。只是我清楚地知道,从此往后我必须尽快地独立、勇敢起来,我应该允许自己再毫无顾忌地大哭一场。

成人礼是在18岁,但我认为多数人真正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人,是从迈出校园的那一刻起。近日,多所高校陆续举行毕业典礼,我们又在盛夏迎来了一个毕业季。

图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教育家罗廷光曾在给西南联大教育系毕业生的纪念册中写道:“毕业云乎,始业而已。” 毕业,何尝不是一次新的出发。去吧,从现在开始,成为一个自由且勇敢的大人。

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

记忆中的毕业总是伴随着炎热的天气,蝉鸣,和阳光下斑驳的树影。

现代人的一生大致要经历3到7次毕业。从最稚嫩的年纪还不懂得分别的意义,到后来,通过一次次毕业愈发靠近理想中的人生轨迹。每一次毕业,都是人生的一次潮汐,帮我们淘洗既往的时间,并在沙滩上留下那些最珍贵的东西。

毕业教会我们分别,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。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。师生情、同窗情之所以在记忆里熠熠生辉,是因为我们都曾为了同一个梦想携手奋斗过。

2025清华大学毕业长跑活动在校园举行

图源:青瞳视角

或许多年后,有的名字已经淡忘,有的朋友依然还在身边,同学间的深厚情谊与命运交织,都是青葱岁月留给我们的遗珠。

每一次毕业,都是人生阶段的承前启后。回想不少儿时的玩伴,我们的人生轨道就是在一次次毕业中变得不同了。因为持之以恒地学习,我们才能通过毕业来清点收获;也因为毕业,我们奔赴不同的机遇,每个人都走上不同的路。

作为一场定格青春的仪式,毕业可以是丰富多彩的。和室友卧床夜谈,好好道个别,方能懂得“怀民亦未寝”的深切情谊;与三五好友来一场毕业旅行,少年同游,更能体会“一夜看尽长安花”的书生意气;尝试一段实习,或者在一份暑假工中体悟生活,更能明白“绝知此事要躬行”的人生智慧。

中国农业大学的苗族毕业生身着民族服装参加毕业典礼

图源:青瞳视角

所以,让我们享受毕业,享受成长。或许多年后的某个夏天,再想起这段阳光灿烂的日子,依旧能有让你放松眉头、扬起嘴角的魔力。

向前走,别回头

今年,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,创下历史新高。

1222万的数字背后,也是1222万条全新展开的人生之路。第一次独自出远门,第一次租房,第一次求职……面对全新的挑战和不可避免的挫折,难免令人感到迷茫。

北京大学2025届毕业生首场综合双选会现场

图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在全球经济承压下行的背景下,就业市场面临结构性矛盾,个人的命运也在无形中被时代的齿轮悄悄转动。研究显示,应届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平均需经历4-6次面试失败。从“孔乙己文学”到“内卷”“985废物”等叙事中,不容忽视的是一代人的“焦虑”情绪。

1980年5月,《中国青年》杂志刊登了署名“潘晓”的一封信,标题便是《人生的路呵,怎么越走越窄……》,这在当时引发了著名的“潘晓之问”。

40多年过去了,以后来者的眼光再答“潘晓之问”,会有豁然开朗的感悟。一系列社会运动刚过去不久,那一代青年突然闯入市场化转型期,旧有的价值体系遭受冲击,面对更加多元的选择,一下子手足无措了。不过,时间已经吹散所有的迷雾。

今天,面对大变局时代和日渐多元的中国,中国青年理应有更多底气展现更加丰盛张扬的自我。正如莫言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上给同学们的寄语,“希望每个人都一样的不一样”。不畏浮云遮望眼,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更加信任自己的过程,坚定不移地走下去,人生的路自会越来越宽。

非凡年代,更有非凡作为。在送给2025届毕业生的演讲《出发》中,演员范伟以自身经历讲道:“最泥泞的路,往往通向最清澈的远方。”理想的果实在任何一个年代都不是举手可得,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变革趋势,守住清醒且坚毅的灵魂,才能走向成功和自由。

当初那个考出676分,毅然选择考古这一“冷门”专业而不被理解的钟芳蓉,现已如愿入职敦煌研究院。她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,成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,找到自己的节奏,哪怕是羊肠小道,也能走出千山万水。勇敢的青年朋友们,向前走,别回头。

人生,永不毕业

谁也没有想到,这个毕业季最令人动容的演讲,来自一位食堂阿姨。

延边大学食堂阿姨刘晓梅的一句“好好吃饭”,让我们意识到校园生活虽然按下暂停键,但生活还在继续,人生还有很多事情就像吃饭一样平凡且重要。

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职工代表刘晓梅登上讲台

图源:光明网

毕业并不意味着人生由此定格,未来依旧充满着未知的惊喜。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,分数和学历并不是兑换幸福的等价筹码。跳出“教育内卷”“学历焦虑”的话语陷阱,让有学术理想的青年心无旁骛地攀登知识高峰,让年轻的实干家们踏踏实实地走上自己的“平凡之路”,这才是今日青年的精彩图鉴。

心理学中的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告诉我们,人的潜能永远存在向上生长的空间。抱着永不毕业的心态,心怀步履不停的信念,生命的可能性永远在下一站等待被发现。

时代呼唤持续发展的青年,真正的毕业从不存在,除非我们停止生长。从结绳记事到量子计算,从文字演进到人工智能,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,都是一代代“永不毕业”的求知者薪火相传的成果。而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,在现代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,从来没有毕业典礼,只有永不停歇的认知升级。

孔子曰:“学而不已,阖棺乃止。”今天,数字时代正在重塑人类的学习场景,知识付费带来海量学习资源,虚拟现实技术让碎片时间也能“时时可学、处处能学”。唯有知识的能量,能让我们以更加勇敢的姿态,成长为理想中的那个大人。

以毕业作为新的起点,坚持终身学习,保持终身提问的勇气,生命才会成为永不封笔的书卷。

北京网友说

编辑:奚小荻

打开APP阅读全文
APP内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