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26 08:35
编者的话
精彩的学校活动、温暖的长辈呵护、不舍的离别时分……一张张带着岁月温度的照片,是孩子们小小生命中美好时光的定格,珍藏着他们难忘的回忆。
糖纸包裹的爱
十八中初三(11)班 杨静怡
我轻轻拂去相框上的灰尘,那张泛黄的老照片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。照片里,外公坐在老槐树下的藤椅上,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对襟衫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,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他微微侧着身子,左手扶着我的后背,右手捏着一块琥珀色的麦芽糖,正要喂到我嘴里。我张着嘴,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那块糖,仿佛那是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。
6岁那年的初夏,正换着门牙漏风的我却偏要吃糖。外公怕我贪嘴坏牙,每次只给我指甲盖大的一粒。他总说:“慢些吃,吃糖的时候别说话,当心噎着,换牙时少吃点糖。”可小孩子哪忍得住?有一次,我趁他午睡时偷吃,结果黏糊糊的糖浆把新换的衬衫糊得发硬。他醒来后,没有责怪我,反而用井水浸湿毛巾,一点点帮我擦干净:“小馋猫,下次外公给你买双份。”从那时起,外公的口袋里总会放点糖。
外公的手很大,骨节分明,拇指上有一道月牙形的疤,那是给我做竹蜻蜓时被篾片划伤的。记得那天他一边用布条缠着伤口,一边笑着说:“没事,外公皮糙肉厚。”可我却盯着那道伤口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他见状,赶紧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麦芽糖塞进我嘴里:“甜不甜?吃了糖就不许哭鼻子了。”
最难忘的是那个暴雨天。放学时突然电闪雷鸣,外公把外套往我身上一披,背起我就往家里跑。我趴在他汗湿的背上,听见他踩在水洼里的“啪嗒”声和沉重的喘息。他的背很宽,像一座小小的山,替我挡住了所有的风雨。到家后,我才发现他的右脚踝处划了道口子,应该是跑得太急,被铁丝或什么尖的东西划的,血丝在洗脚盆里晕开,像朵红梅。外公浑身都湿了,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,可他从怀里掏出的油纸包居然滴水未进,麦芽糖上的芝麻粒都还颗颗分明。
如今,外公已离开我3年了。槐花又开了,风一吹就落满藤椅。我学着外公当年的样子掰开糖块,却再没人会捉住我的手腕说:“留着点甜明天尝。”夕阳把照片上的糖块照得透亮,我忽然看清外公当时的神情——他灰白的眉毛微微扬起,眼角的皱纹堆叠成温柔的梯田,嘴角沾着一点我蹭上去的糖渣儿。原来最深的爱,都藏在这些欲擦未擦的甜痕里……
第一次做护旗手
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肖家河分校五(2)班 刘奕宁
翻开相册,一张照片映入了我的眼帘。明亮的灯光下,旗手高举队旗,两个护旗手,一个单膝跪地,拉着队旗下面的一个角,另一个护旗手站得笔直,伸出的一只手紧握着队旗——那就是我。
照片记录的是一年级入队仪式中正在进行的宣誓环节。上学期,老师指定我作为一年级入队仪式上的护旗手。听到这个消息,我既兴奋又紧张。之后的日子里,每到中午,我们都要进行排练,宣誓这个环节对我来说最难。不是旗手动作不熟练,拖泥带水,就是我和另一位护旗手配合不好,无法迅速整齐地将队旗撑开。而老师则始终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做指导,直到我们能够完美地走完所有流程。
举行入队仪式的这一天,当主持人喊出“下面请老队员代表带领全体少先队员宣誓”时,我几乎是机械地走上台的。冰凉的旗帜触到掌心的瞬间,我才惊觉自己的手心早已被汗水浸透。台下密密麻麻的一年级新生仰着脑袋,像一片嫩绿的小树苗,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,满是好奇与憧憬。我突然想起排练时的点点滴滴,想起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刻,也想起几年前的自己,也是这样站在台下,望着飘扬的队旗,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。
“我宣誓——”领誓人的声音在礼堂回荡。我跟着念出誓词,喉咙却有些发紧。队旗上的星星火炬在灯光下熠熠生辉,恍惚间,我仿佛看见无数个日夜在眼前闪过: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雀跃,第一次在国旗下演讲的紧张,第一次作为值日生维护秩序的自豪……这些画面与眼前稚嫩的脸庞重叠,让我突然懂得,这面队旗承载的不仅是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这张照片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时光的大门,让我在成长的路上始终记得那个握紧队旗的自己,记得那份永不褪色的初心,更记得为这份荣誉付出的努力与坚持。
我们的“班超”篮球赛
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三(3)班 段奕成
黝黑的面庞掩不住开心的笑容——这是“班超”篮球赛后,我和队友们的合影。
学校要进行3V3篮球比赛,我和队友们代表班级出战。我们给队伍起名“勇往直前”,希望能不惧困难、奋勇前进。带着这份勇气和力量,我们突破各路高手,进入了决赛,迎来了最强的对手——三年级二班。谁知比赛一开始,我们便表现不佳,我们的球总让对方截走,始终没有投篮机会。作为队长和主力得分手,我心里特别着急,可是越急失误越多,反而让对方抓住机会,连进两球,把比分打成了4:0。
半场结束,我们处于落后。休息时,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和队友们商量对策,老师也来帮我们支招:“你们要紧贴着对方,对方一传球,你们就把球抢走!”“加油,勇往直前!”上场前,我们互相打气鼓劲儿。
比赛继续,我们按照新战术加强防守,里应外合,很快就把比分追到了4:4平。但好景不长,我们的后卫洛凡突然受伤了。刚刚建立的优势眼看就要被超越,我们只好转变进攻策略,主要防住对手,不让对方进球,等待洛凡上场。
当比赛只剩两分钟时,洛凡经过治疗后又上场了。那一刻,我们更团结了,进攻也越来越多,在激烈的攻势下,比分变成了6:4。这时,沐宸拿到球传给我,我立即传给了洛凡,洛凡赶紧投篮,球进了!酣畅淋漓的配合,我们把比赛变得没有悬念了!虽然对方最后又进了一球,但比分定在了8:6。
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大朵的白云,风轻云淡的背景下,是这段一波三折的比赛经历。我们照了这张合影,记录下这场难忘的比赛。
大八班的毕业照
密云区滨河学校三(2)班 张栩
今天整理旧物时,一张边角微微卷起的照片滑落出来。“大八班毕业留念”字样下,三十几个穿着班服的小身影挤在幼儿园滑梯前,瞬间把我拽回了那个蝉鸣声声的夏天。
记得拍毕业照那天,妈妈特意给我换上了新买的小白鞋。走进教室,小朋友们都像刚出笼的小麻雀,有的小朋友手中的小彩旗在头顶画圈摇摆,有个小朋友偷偷往我口袋里塞了颗水果糖,甜甜的香气混着教室里淡淡的粉笔味,让人忍不住想打喷嚏。
操场上,摄影师叔叔支起三脚架,我们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。平时最调皮的也是我们班最小的小朋友突然瘪着嘴要找妈妈,老师蹲下来轻轻擦掉他的眼泪,还把自己的蝴蝶发卡别在他的衣领上,逗得大家咯咯直笑。“一、二、三——”快门按下的瞬间,我用力踮起脚尖,就怕拍不下我当时的身影,可是现在才明白,当时我站的位置可是C位啊!
照片里,大家神态各异,藏着专属的幼儿园故事。老师站在我们身后,发梢被风吹得轻轻扬起,嘴角的弧度比滑梯还要弯。
那时的我还不懂“毕业”是什么意思,只记得那天的阳光特别暖,就像我被老师抱起时感受到的掌心温度。现在看着这张照片,想起滑梯上的欢笑、午睡时偷偷传的小纸条,还有老师教我们洗手时唱的儿歌,心里就像含着一颗永远化不开的草莓糖,充满了甜蜜。
指导教师 聂拥军
尴尬的“成长纪念”
密云区滨河学校六(3)班 陈圻
那张A4纸打印的黑白照片,至今还贴在我的书桌旁。照片里,我一手攥着锅铲,一手扶着锅把儿,锅里是块块焦黑的鸡蛋西红柿,脸上满是手忙脚乱的焦急——这是妈妈抓拍的瞬间,也是我最难忘的“成长纪念”。
那天爸妈都晚归,我翻出番茄炒蛋的教程视频,系上围裙学着做晚饭。洗西红柿时差点把盘子摔了,打鸡蛋时蛋壳总往碗里钻,好不容易备完菜,油锅“滋滋”的响声又吓得我直往后躲。蛋液倒进锅的瞬间,“刺啦”一声腾起的油烟,让我胡乱挥着锅铲瞎翻。放盐时手一抖,白花花的盐粒像下雪似的落进去,我慌忙倒西红柿补救,心里的小兔子跳得快要撞出来了。
刚关火装盘,妈妈就回来了。她没说什么,只是举着手机按下了快门。爸爸回来后,夹起一块焦鸡蛋就往嘴里送:“咸点好,下饭!”妈妈也拌着米饭吃得香:“孩子做的,比啥都香!”我低着头绞着围裙,知道那菜又咸又糊,可爸妈眼里的笑意,像蜜糖似地化了我满心的懊恼。
如今再看这张照片,我总会忍不住笑出声。照片角落能隐约看到妈妈举着手机的影子,原来她早把镜头对准了我的笨拙与勇敢。这张被妈妈定格的瞬间,早不是尴尬的印记了。
父母的包容像温水,泡软了那次失败的棱角,让我敢在后来的日子里继续尝试。原来成长从不是完美的,而是有人愿意笑着接住你的不完美,陪你慢慢变好。
近期征文主题
永远的铭记
你是否参观过抗战纪念馆、烈士公墓、烈士陵园、重大战役纪念地或其他与抗战有关的爱国主义基地?听过哪些抗战英雄的光荣事迹?有没有亲耳聆听过抗战老兵讲述那段保家卫国、浴血奋战的岁月?请写一写你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抗战历史和感受到的抗战精神。
截稿日期:2025年8月6日
欢乐暑假
夏令营的意外收获、住在长辈家的快乐时光、天南海北的尽情玩耍……每个悠长暑假都是孩子们最期待的。你在暑假中经历了哪些开心的事情?快来说说吧。
截稿日期:2025年8月14日
与AI共舞
从学习机到智能玩具,人工智能已经全方位融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。你在使用AI工具时发生过什么故事?由此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?欢迎与我们分享。
截稿日期:2025年8月14日
身边的风景
上学路上的美景、家中精心布置的角落、邻居亲切和蔼的微笑……生活中总有一些风景,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几分“小确幸”。留心观察,总能发现身边的风景。
截稿日期:2025年8月21日
读后感栏目【我读名著】
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、名著的心得体会,包括儿童文学名著。
长期征稿
自命题作文
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。
长期征稿
投稿须知
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《小苗》的作品征集活动。
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、公正的活动环境,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,严禁抄袭。作品内容的原创性、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。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,经查实,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。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。
来稿请投至
邮箱
xiaomiaozhoukan@163.com
或微信小程序
https://xuejing.takefoto.cn/xmzk/#/home
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,稿件中注明学校、班级、姓名和联系方式。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。
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,体裁以记叙文、散文、议论文为主。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。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。图片类作品以绘画、书法作品为主,JPG格式,单幅不超过3M。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,MP4格式,单个作品不超过100M。
北京日报《小苗》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,欢迎大家踊跃投稿。
《小苗》编辑组2025年6月
《小苗》周刊简介
《小苗》版是《北京日报》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!在这里,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,展开想象的翅膀,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。每周,《小苗》都会在《北京日报》与孩子们准时见面。在这里,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。
虽然叫《小苗》,年龄可不小。说起《小苗》的历史,很多老作者、老读者并不陌生。1982年1月24日,北京日报《小苗》专刊创刊。当年,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,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。
目前,《小苗》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,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。传播方式包括《北京日报》报纸、微信公众号“北京日报小苗”以及《北京日报》客户端等。如今,《小苗》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,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。
供图:视觉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