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读名著|闪亮的银丝
北京日报小苗

2025-08-23 13:44 语音播报

小苗

编者的话

跟着外公拾稻穗、和爷爷学修钢笔、在滑板上释放青春激情……在这条名为“暑假”的小河中,孩子们像一尾尾欢快的小鱼尽情游弋,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。一起来看看属于孩子们的欢乐夏天吧。

闪亮的银丝

——读《夏洛的网》有感

西城区自忠小学五(10)班 季峣岑

合上这本温暖的书,蜘蛛网上凝结的露珠仿佛映出了生命的精华。《夏洛的网》用最质朴的语言,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永不褪色的故事。

冬日的谷仓里,蜷缩在角落的威尔伯颤抖着身子。当它得知自己将要变成熏肉时,粉色的鼻尖都急出了汗珠。这时,屋檐下垂落的蜘蛛轻轻晃动银丝——夏洛的出现,就像月光穿过稻草堆的缝隙。我永远记得它织网时的样子,八条细腿在网格间舞动,每当用蛛丝织出的字被掺着土腥味的秋风吹皱,夏洛都会连夜修补丝线。它的肚子日渐干瘪,但在薄脆的蛛网后,那双黑眼睛始终望着威尔伯。记得书中那个细节最打动我——夏洛用最后的力气织出“谦逊”二字时,细丝还缠着枯黄的麦秆儿,那是它从天花板爬下来时沾上的纪念。当五百一十四个小蜘蛛乘风而去的清晨,威尔伯把夏洛的卵袋藏在腮帮子里最柔软的地方。这个曾被吓得拱翻食槽的小猪,如今懂得用温热的呼吸守护朋友的馈赠。

威尔伯和夏洛的友谊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好朋友浩浩之间的故事。在学习上,我们经常互相帮助。一次数学自习课上,浩浩盯着应用题抓耳挠腮,写了擦、擦了写,草稿纸都要擦破了。我看到了,悄悄塞给坐在我前面的他一张纸条,上面画着解析的线段图,标红的地方还特意写着“这里要换算单位”。他看完纸条,回头冲我一笑,眼镜片上晃着的光点,让我想起书中威尔伯仰头看蛛网时眼睛里闪烁的星光。

以前我看到学校那棵老树上的蛛网,总觉得黏糊糊有些恶心。读完这本书再看,觉得那一条条银丝竟是那么美丽。友谊何尝不是这样?不需要轰轰烈烈,一点一滴的小事就能照亮彼此的心灵。

荐读教师 王鹤

近期征文:

读后感栏目【我读名著】

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、名著的心得体会,包括儿童文学名著。

长期征稿

自命题作文

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。

投稿须知

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《小苗》的作品征集活动。

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、公正的活动环境,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,严禁抄袭。作品内容的原创性、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。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,经查实,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。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。

来稿请投至

邮箱

xiaomiaozhoukan@163.com

或微信小程序

https://xuejing.takefoto.cn/xmzk/#/home

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,稿件中注明学校、班级、姓名和联系方式。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。

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,体裁以记叙文、散文、议论文为主。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。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。图片类作品以绘画、书法作品为主,JPG格式,单幅不超过3M。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,MP4格式,单个作品不超过30M。

北京日报《小苗》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,欢迎大家踊跃投稿。

《小苗》编辑组2025年6月

《小苗》周刊简介

《小苗》版是《北京日报》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!在这里,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,展开想象的翅膀,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。每周,《小苗》都会在《北京日报》与孩子们准时见面。在这里,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。

虽然叫《小苗》,年龄可不小。说起《小苗》的历史,很多老作者、老读者并不陌生。1982年1月24日,北京日报《小苗》专刊创刊。当年,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,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。

目前,《小苗》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,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。传播方式包括《北京日报》报纸、微信公众号“北京日报小苗”以及《北京日报》客户端等。如今,《小苗》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,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。

供图:视觉中国

小苗

编辑:张品秋

打开APP阅读全文
APP内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