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读名著|芦荡烽火
北京日报小苗

2025-08-30 09:01 语音播报

小苗

编者的话
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孩子们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、滇西抗战纪念馆、狼牙山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重温那段保家卫国、浴血奋战的历史。通过参观学习,孩子们更加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,懂得了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。

芦荡烽火

——读《白洋淀纪事》有感

北京十二中初二(3)班 孟奕君

翻开孙犁的《白洋淀纪事》,扑面而来的是从土地里散发出的清香,耳畔还有渔船划过水面时发出的簌簌轻响。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,作者写下了人民抗战的不朽篇章。

 

孩童们在芦苇间嬉戏,妇女们在水中洗衣裳,水生嫂在月下编席,闲聊家常,仿佛战争从未侵袭这片桃花源。然而随着水生忽然到访又匆匆离去,我们才意识到,没有什么桃花源,安宁的背后,是激烈的战斗。深沉的力量凝聚在无声之处,正如《芦花荡》中,老船夫给战士们送粮食、带领两个女孩越过敌人封锁线的情节,读起来扣人心弦。

水生嫂对水生说的那句“你放心走吧”和邢兰背来的柴火烧起的浓浓火烟无不体现着这里人民充满智慧、从容和坚韧。白洋淀人民克服了物资的匮乏,承担起历史的责任,展现出人民朴素的力量。他们并非完美无缺,他们会害怕、会犹豫、会失误,这是人民在战争中的真实写照。

 

书中对白洋淀女性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。她们从沉默到觉醒,从被保护的弱者转变为抗战的勇士。水生嫂等妇女,在为丈夫送衣途中遭遇敌人,慌乱中,她们没有退缩,而是机智地将船划进荷花淀,诱敌深入,协助战士们以少胜多。她们的勇敢并非与生俱来,而是在一次次亲身经历中磨砺出来的。

在孙犁笔下,《白洋淀纪事》让我们看到了在最黑暗的时刻,抗日军民在困境中坚守、突围。这就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动。

 

近期征文:

读后感栏目【我读名著】

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、名著的心得体会,包括儿童文学名著。

长期征稿

自命题作文

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。

投稿须知

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《小苗》的作品征集活动。

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、公正的活动环境,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,严禁抄袭。作品内容的原创性、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。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,经查实,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。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。

来稿请投至

邮箱

xiaomiaozhoukan@163.com

或微信小程序

https://xuejing.takefoto.cn/xmzk/#/home

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,稿件中注明学校、班级、姓名和联系方式。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。

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,体裁以记叙文、散文、议论文为主。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。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。图片类作品以绘画、书法作品为主,JPG格式,单幅不超过3M。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,MP4格式,单个作品不超过30M。

北京日报《小苗》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,欢迎大家踊跃投稿。

《小苗》编辑组2025年6月

《小苗》周刊简介

《小苗》版是《北京日报》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!在这里,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,展开想象的翅膀,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。每周,《小苗》都会在《北京日报》与孩子们准时见面。在这里,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。

虽然叫《小苗》,年龄可不小。说起《小苗》的历史,很多老作者、老读者并不陌生。1982年1月24日,北京日报《小苗》专刊创刊。当年,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,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。

目前,《小苗》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,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。传播方式包括《北京日报》报纸、微信公众号“北京日报小苗”以及《北京日报》客户端等。如今,《小苗》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,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。

供图:视觉中国

小苗

编辑:张品秋

打开APP阅读全文
APP内打开